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
共享農莊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事物,隨著農業電商、休閑農業等農業主力發展模式日漸成熟,未來涉農資源將得到進一步的整合。農民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和收入渠道,游客獲得更加真實的農耕體驗,中國式的“共享農莊”才開始走向成熟。
日本北海道 · 富田農場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在舉行的北京創新創業“雙創周”上,由北京市農委重點推薦的一種創新型住房模式——共享農莊引人關注。
據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套農莊加入到了“共享農莊”之中,分布在包括房山、密云在內的11個近遠郊區,其中60%位于北京一小時經濟圈內。在這種“共享農莊”,市民既可以選擇這種已經裝修好的農莊,年租金從2萬元到5萬元,也可以定制或者自己裝修,自己裝修的農莊僅需要支付土地成本即可。
由于是從農民手中統一租賃到宅基地,所有權依然在農民手中,但是通過這種模式農民一方面可以實現租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為自家或周邊農莊提供物業服務的方式獲取工作收入。以租金為例,1年5萬元的租金,農民可以分成2萬元。
2017年8月29日,國家允許包括北京在內的13城市試點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政策直接催生了“共享農莊”創新項目。
一、什么是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緊密結合農村集體土地政策改革方向,從城鄉需求端出發,參與設計完成的這一農村集體土地改建租賃住房的創新性解決方案。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葉劍平教授說,整個模式設計突出了“安、居、樂、業”四個要義。
“安”,就是安心、安全。不改變農民產權歸屬,農民、農村資產安全,“莊家”平臺提供信息中介、法律確權、規劃設計、改建報批、租賃運維服務,城市消費者同樣安心安全。
“居”,簡單來說就是在保障集體土地權屬不變的前提下,村集體和農民出空間,社會資本或城市居民、企業主要出資,共同翻建提高人居環境,改善周邊宜居配套,形成宜居宜營的合作農莊,吸引城市居民或團體短租、長租或承包運營。
“樂”,就是農民將閑置資源租賃經營權有償讓渡,不僅獲取閑置資源的合理回報,農民增收滿意,市民能實現田園夢、創業夢,提升居住品質和感受,政府稅收增加,何樂而不為。
“業”,就是真正實現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實現創業、就業。城市資本、管理、人員有序進入農村投資興業,過去單純經濟利益導向的大規模開發變為各方和諧共贏,這才是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實際操作中,村民可將現有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將民宿出租,民宿的經營權、股權可轉讓。城里人、候鳥老人可租賃農田農莊,用于農業生產或農事體驗。這就是未來的“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簡而言之就是在不改變農民所有權的前提下,將農村閑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據需求改造為市民田園生活、度假養生、文化創意產業等多種模式,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為平臺,與城市租賃住房需求對接,形成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以及城市消費者“四贏”局面。
二、共享農莊是怎么產生的?
“三農問題”最終需要城市的資本、管理、技術反哺來得以解決。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農村資源閑置、人力外流“空心化”問題成為政府和農民頭疼的問題。而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人口、資本、技術、人才過載,住房過載,造成了同在一城,“城市病”和“農村病”并存的局面。
“共享農莊”模式的優點在于農民最大程度的自愿、自主、自發參與,充分尊重了農村發展現狀與傳統民俗風情,在不影響正常農村生產生活的環境下,引導農民盤活資源、參與創業或發展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市場與經營意識。“共享農莊”提倡因地制宜,在統一規劃下小規模、創新性發展農莊經濟,避免了過度城鎮化過程中對農業生產環境的侵害,能讓無法規模城鎮化或不滿開發商開發的區域也享受人居升級,又逐步實現農民增收與科技導入、城鄉交流融合。
此外,“共享農莊”可以實現農莊使用權共享,收益在合作各方共享,資產增值收益大部分歸屬農民,平臺獲得信息中介服務費用,日常經營與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稅費歸屬政府。
三、共享農莊有哪些形式?
1、產品訂制型
對消費者認養的農作物建立檔案,嚴格按照約定標準進行生產。產品成熟后,按照消費者的要求既可配送到指定地點,也可進行代銷,將銷售收入返還消費者。鼓勵省外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菜籃子集團、酒店、企業、學校等在海南省投資“共享農莊”。
2、休閑養生型
鼓勵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發展特色民宿客棧,吸引消費者特別是“候鳥”前往農莊休閑養生度假。打造“民宿+農地”休閑養生產品,把經營權租賃給“候鳥”人群、城市居民,用于農業生產或農事體驗。
3、投資回報型
消費者及投資主體通過眾籌等方式募集資金用于發展“共享農莊”,農莊為消費者及投資者提供農資供應、技術指導、托管代種代養、產品銷售等配套服務,消費者及投資者按約定獲得實物或投資收益回報。
4、扶貧濟困型
引導消費者及投資主體與貧困村或貧困戶直接對接,消費者認養貧困戶的農作物或者承租貧困戶的農地、農房,貧困戶通過出租土地、房產或以土地、房產入股獲得財產性收入以及通過打理農莊獲得務工收入,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5、文化創意型
立足特色資源,吸引各類藝術家、創客利用品牌設計、故事挖掘、藝術再造、農業科普等文創藝術方式,打造特色農莊。
四、如何開發共享農莊?
1、整村綜合開發模式
由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對整村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利用村莊空閑地等建設民宿和其他相應設施,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經營權、股權可轉讓;將整村農用地進行統一規?;a經營,消費者可以租賃農用地經營權或認養農作物,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為消費者提供系列服務。
2、村莊農房改造升級開發模式
由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將村莊現有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其房屋可以出租。將村莊部分農用地進行統一生產經營,消費者可以租賃農用地經營權或認養農作物,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為消費者提供系列服務。
3、基地開發模式
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利用農業基地內農業附屬設施用地等建設管理用房,或利用基地已有的建設用地建設民宿,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經營權、股權可以轉讓。消費者可以租賃農用地經營權或認養農作物,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為消費者提供系列服務。
五、共享農莊的前景如何?
隨著電商農業、休閑農業、共享農業等農業主力發展模式日漸成熟,未來涉農資源將得到進一步的整合,并且更有利于農業大數據平臺的構建。
在此基礎上,農業共享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共享帶來的助推力也將會大幅提升。只有農村閑置土地被充分利用,讓它們發揮最大經濟效益,打破以往沒人種地的尷尬,農民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和賺錢渠道,不僅降低了經營風險,還把村集體經濟和農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鄉村旅游因此而獲得發展,游客獲得更加真實的農耕體驗,中國式的“共享農莊”才開始走向成熟。
來源:北京青藍文旅規劃設計院綜合整理自光明網《共享農莊——北京“雙創周”推出新型居住模式》、財政部《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共享農莊”讓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農莊》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