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1”,一串數字高度濃縮了廣東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經驗做法:推出“1”個農產品大數據平臺,組建銷區采購商和培養產區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大市場“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
三年來,在這套先行先試模式的指導下,廣東打造了多品類特色產品營銷實戰的成功案例。“粵字號”農產品紅遍五湖四海,八方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傳統農業邁向品牌化、數字化、國際化,展現了一幅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12221”為何而生,為什么行,要往何處去,值得深入解讀。
1、一問
“12221”的實效性是什么?
一切工作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必須以農民增收致富為目的。農業的普遍困境以農產品賣難滯銷為外在表現。“12221”是在黨委、政府主導下,由市場端發力,以銷售促生產的產業鏈提升行動。
對于農業農村部門的廣大干部來說,“將市場挺在生產前面,生產與市場兩手抓、兩手硬”,是從思想觀念到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變革。在廣東的實踐者看來,“12221”的必要性與合理性,通過工作過程的反復推導,認識得以逐步加深、不斷提高。以結果導向來看,這套理念與做法在三年時間里留下了具有說服力的數據。
政府與市場
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如何更好發揮作用?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這句話常常被引用比喻市場的決定作用。但是促使政府出手的,依然是市場。曾經在一個研討會上,專家向在場的領導干部發問:作為分管農業的干部,遇到農產品賣難,你會怎么做?
2018年,徐聞菠蘿與廣東荔枝雙雙出現大面積滯銷。徐聞縣菠蘿種植戶有2萬多,帶動農民14.6萬人;廣東荔枝從業人員更是高達180萬人。廣東是工商業發達的經濟大省,消費市場可觀,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現“果賤傷農”的情況。
政府要不要作為?華南農業大學荔枝龍眼產業資源平臺2021年3月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覆蓋廣東全省荔枝產業從業者的樣本調查中,47.4%的受訪者認為“沒有穩定客商”是銷售過程面臨的主要問題,61.7%的受訪者希望“幫忙聯系分銷商”。“在市場主體發育不全,中小規模農戶占大多數的情況下,政府抓市場是十分必要的,是保民生的工作。”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書記王土瑞表示。
曾經有的地方政府部門推廣種植的產品卻賣不掉,因此受到“越俎代庖”干預市場的指責。也有的職能部門以“市場的事歸市場”為由,對農產品賣難問題避而遠之。以問卷形式隨機調研產區85位政府工作人員,5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政府在農產品市場工作中缺乏抓手,沒有形成體系和資源積累平臺,缺乏農業大數據指導,采購商和經紀人隊伍不足。
政府應該如何作為?表面上是人員及資金不足,背后是職能定位不明、工作缺乏抓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對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的重要論述。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指出,當前農產品想要“賣得好”,需要處理好生產與銷售、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這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
從市場端發力也有充分的理由,“種得好”需要通過“賣得好”才能證明。針對“生產條件最好、生產份額最大的地區卻增產不增收”的問題,“12221”從幫助徐聞菠蘿打開銷售渠道開始。
2019年3月,“12221”工作組點對點邀請采購商到徐聞,召開菠蘿產銷對接大會。市場專班成員黃海洋說“像高考一樣緊張”。大會線上線下聚集成千采購商,還打通一批出口渠道,有效解決了當年菠蘿銷路問題。抓住銷區采購商、產區經紀人兩支隊伍,組織全國各地超過13個?。ㄗ灾螀^、直轄市)的采購隊伍,成立了采購商聯盟。
廣東徐聞縣諾香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社長陳如約生于“菠蘿世家”,他說:“菠蘿滯銷”靠愛心求購買不能長久;現在,農民可以主動對接‘12221’體系中的采購商。”組織成立采購商聯盟的做法被其他水果產區學習和效仿。
政府負責做好產區的采購服務,比如為采購商提供免費住宿。以徐聞為例,年花百萬元對應22億元的菠蘿銷售額,助農增收的這筆支出在當地看來是“劃算”的。
菠蘿、荔枝、龍眼、香蕉、柑橘、柚子,廣東六大水果種植廣泛,從業者加起來超過500萬人,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產業。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12221”集中精力打造六大水果品牌,是出于產業規模、渠道互通、平臺共享等方面的綜合考慮。
生產與銷售 產區與銷區
做農產品推介活動如何才能撬動銷售?
解放思想還得措施跟上,最根本的是,要讓產品在市場上有價值。“12221”的三個“2”是開拓市場、連接資源、促進銷售的方法論。
第一個“2”是抓住兩個市場:完善產區市場,拓展銷區市場。產區市場要素包括供應、品質、服務、包裝、冷鏈、物流;銷區市場則包括采購、品牌、渠道、終端等。第二個“2”即完善“兩支隊伍”:組織銷區采購商隊伍、培養產區經紀人隊伍,拉起兩支隊伍讓產銷互動更加緊密。第三個“2”,即“采購商走進產地”“產品走進大市場”的兩場活動,一方面引導采購商認識農產品,另一方面直接面向銷區的B端與C端。
現代社會產品供給全面進入買方市場,國貨品牌崛起趨勢明顯,正從以“價格”換市場向以“品質”贏未來轉變;與工業化生產相比,農業生產主體普遍弱小,生產無序,信息不暢,農產品品牌營銷大多數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認為,要用工業的思維做農業,重構農業價值鏈。
營銷活動應該怎么做?以前產區搞活動收效不佳的原因是,采購商組織不到位、對外傳播不夠、生產半徑與市場半徑高度重疊,變成了局限于產區周邊的“自娛自樂”。如何抓采購商資源,“‘12221’市場工作專班”給出了“三個找到”作為建議:找到該品類十個最大的采購商,找到全國幾大都市圈十個大型水果采購商,找到十個有影響力的電商。
在實踐中,很多產區立足核心銷區玩出了“2”場活動“2+”高配。廣東菠蘿廣場、荔枝廣場、柚子郵輪推介會、荔枝全球品鑒等,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中原到東北漸次鋪開。廣東省農業對外經濟與農民合作促進中心主任丘志勇表示,這兩年在全國推介廣東農產品達數十場。他將三年的工作總結為“三通三動三同”:思想通,商路通,財富通;政府動,市場動,百姓動;同命運,同責任,同行動。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周延風建議,農產品上市前期開展銷區活動,發出采購和嘗鮮邀約,形成上市倒計時效應;上市期間開展產區活動,將銷區采購商聚集起來,提供采購服務,傳播產區文化。通過產區與銷區活動的互補,產生市場培育、消費引導、品牌傳播、銷售帶動等綜合效應。
河北新發地供應鏈公司總經理楊建飛多次參加產銷活動,“采購商在銷區活動中了解產品,與供應商初步對接,再參加產區活動考察基地,達成采購。”隨機調研73位采購商,53%認為“12221”中政府組織產區銷區的“2”場活動最為有用;對相關政府人員的調研中,認為“12221”的作用是連接產區和銷區、促進農產品銷售的高達90%以上。
體系的3個“2”中,有一個“2”很關鍵,就是培養采購商和經紀人2支隊伍,通過他們之間的信息互通,再加上“1”個大數據引領,最終將信息反饋到產區,引導產區適價銷售,調整品種結構,抓好品質管控,實現以質定價。
所謂市場引導生產,并不是簡單地告訴農民怎么生產,更重要的是給予農民改變固有生產、銷售方式的信心和動力。廣東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計劃大規模改良品種,公司董事長蔡杰介紹,“金鉆鳳梨、金菠蘿等品種成本較高,沒有信息引導和采購保證,以往連大農場都不敢輕易換種。”
隨機調研106位農民、供應商,59%表示已從“12221”中受益,并有34%期望未來從中受益。其中,5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12221”中的大數據為銷售提供量化數據、政府開展產銷對接活動、組建采購商和經紀人聯盟隊伍、品牌宣傳能促進農產品銷售。80%以上受訪者覺得“12221”能部分或完全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通過突出市場導向,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品牌打造與價值實現
農產品營銷與農民增收有何關系?
“12221”策劃了一系列高舉高打的品牌營銷行動,廣東六大水果輪番登陸央視,亮相廣州塔,廣東荔枝號南航專機起飛……品牌響徹云霄,刷新消費者對廣東水果的價值認知,為“優品優價”提供底氣。上海直浦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展輝表示,廣東荔枝在上海高端市場的消費認可度明顯提高,“越來越多消費者已經認可40元一斤的廣東荔枝了。”
廣東荔枝亮相全球十大城市中心大屏,聯動千家媒體喊全球吃荔枝,舉辦全球品鑒活動,伴隨品牌營銷陣容擴大的,還有出口市場。廣東澤豐園農產品有限公司2021年銷季新增7個荔枝出口國家,公司董事長林波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海外宣傳工作。“越來越多的基地和海外渠道商加入我們的隊伍。”中荔集團董事長陳耀華認為,品牌宣傳、市場開拓、產品品控是一個閉環。從影響海外華人圈開始,再輻射更大的海外圈。
阿里巴巴研究院《2021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中國消費品牌全面發力,新品牌快速崛起。2020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中,食品的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生鮮農產品的營銷與快銷食品相比,其營銷費用投入與宣傳手段顯然都要弱得多。
顯然,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政府必須承擔的公共服務。“政府牽頭,方向對了,各界人士就會跟上,從而形成一股推動力。”周延風說,在市場營銷中,品質是硬基礎,品牌是硬任務,盈利是硬道理,只要三者兼具,自然會吸引來一批前赴后繼的參與者。
茂名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曾春回想以往,茂名荔枝大年不賺錢,滯銷也是常事?,F在有了“12221”,一年一年夯實工作基礎,產業形勢持續向好。徐聞縣委書記羅紅霞介紹,2021年徐聞菠蘿在銷售價格、農戶收入、出口數量、網絡熱度、儲蓄金額等八方面,創下了“歷年之最”。徐聞郵政儲蓄數據,菠蘿種植主產鎮儲蓄金額2020年為23.8億元,而2021年1—7月份就達到了26.5億元。惠來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洪楚雄介紹,全國鮑魚苗40%出自惠來,“網絡節+云展會”之后,一個鮑魚苗從3角錢提升到6角錢,一斤鮑魚從30元提升到60元。2021年大年荔枝產量147.31萬噸,產值140.8億元,荔農增產增收。
“12221”為什么行?柯炳生指出,一是讓生產者認識到銷售規律,從而倒逼生產端升級;二是破除了產區與銷區的距離,實現了農產品實時對外展示和銷售;三是作為政府為農民辦實事的抓手,促進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在現階段政府主要是在市場主體解決不了的要害問題上發力,完善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激活市場動力源,促進市場機制自行“造血”,隨著市場形勢變化,政府作為的方式與著力點也將發生動態改變。
2、二問
“12221”的系統性如何?
探尋農業高質量發展一攬子解決方案
“大潮起珠江,敢為天下先。”這是廣東改革開放的時代印記,歷經四十余載風雨洗禮,最為寶貴的經驗依然是改革與創新。
廣東農業農村部門跳出僅從生產端看農業的傳統視角,提出構建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直面有產品無產業、有品種無品牌、有品牌無規模等問題,由初始“堵漏式、救急式”的營銷活動,到形成完整且相對成熟的全產業鏈提升體系。它從一個環節發力,拉動一串鏈條,形成一種模式,構建一套機制,動員起廣泛的社會力量,助力農產品跨過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推動現代農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局部與整體
環環相扣的一攬子目標如何實現?
“12221”只是一系列營銷活動嗎?顯然不是。具體來看,該體系里有八項任務,這些看似并無重疊的工作,像齒輪一樣嚙合傳動,構成一個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通過“1”個大數據的傳導,再通過三個“2”的落地,再到最后“1”組目標的達成。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需求側的信息以“賺錢效應”反饋到生產供給側,形成有效共振,經濟規律的作用貫穿始終。
市道好,產品就會好,二者本就互為因果。近年來,廣東荔枝品種“仙進奉”成為炙手可熱的市場新寵,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向旭介紹,“它具有裂果率低,豐產穩產,成熟期遲,較耐貯運的特點,頗受市場歡迎。”“我們村有7000畝仙進奉荔枝樹,未來將增加至3萬畝,全村900多農戶,每戶只需投入60個工時,便可打理50棵樹,保守估計每戶每年可獲得8萬元收入。”仙村鎮基崗村黨支部書記陳浩潮說。
荔枝賣得好,預冷、分級、加工、包裝及倉儲等環節也動了起來。“中國果蔬產品在‘最先一公里’損耗率高達15%—25%,也就是說,在農民手里,沒賣出去就爛掉了15%—25%。”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朱明表示。在茂名高州、廣州從化,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高州市根子鎮美荔專業合作社社長何建和是田頭小站最早的一批受益者,他說,“通過預冷保鮮的荔枝不僅貨架期延長3—6天,售價也提高了20%—30%。”田頭小站能實現自動控溫,滿足多種農產品冷藏需求,大部分果蔬都可通用。
解決農產品在流通中存在的“斷鏈”“短鏈”,從中央到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2021年《廣東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中,大埔縣、徐聞縣、高州市、羅定市入選國家級試點縣,南雄市、樂昌市、雷州市、德慶縣入選省級試點縣。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厚彬表示,從供給側看,荔枝生產量和人均消費量相當有限,我國最高年產量300萬噸,全國14億人每人可分配4.2斤,優質果品按200萬噸計算,人均2.8斤。當前廣東省荔枝加工量可達40萬噸/年,加工在整個荔枝產業鏈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可借鑒龍眼加工產業經驗,鼓勵更多家庭作坊開展荔枝加工。
面對產業風口,“品種結構調整必須確保全產業平穩過渡,既要持續推進,也不能操之過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徐玉娟說,荔枝品種結構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劣之分。“低質品種”通過合理利用,依然能夠實現“高質”之效,比如黑葉荔枝在鮮果市場缺乏競爭力,卻是生產荔枝酒的優質原料。王土瑞調研市場發現,農產品若以統貨出售,價格很難上去,但分級篩選后就都是“好貨”。
顯然,廣東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部門、組織機構及關聯企業通力配合,其中重要基礎在于產業信心的確立。只有產業趨勢向好,才能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格局。梅州市副市長溫向芳用幾個“前所未有”,描述廣東省委省政府、省農業農村廳這幾年謀劃推動工作的情況: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農民的收益前所未有,社會好評前所未有,從事農業農村工作干部的歸屬感、自豪感前所未有。
八音合奏,終和且平。“12221”環環相扣形成有機整體,最后回歸到其孜孜以求的歸宿與落腳點。在這套運行機制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一池春水”正在被悄然激活。
特殊與普遍
菠蘿荔枝的經驗其他產業也適用嗎?
2021年徐聞菠蘿頻上熱搜,廣東荔枝聲震寰宇,令人印象深刻。從寂寂無名到聲譽日隆,菠蘿、荔枝相繼“出圈”的背后,究竟蘊藏著什么邏輯,這套“打法”在其他產業上是否適用?
“打擂臺、飛花令、說唱RAP……”第六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上,2021“粵字號”農產品品牌設計大賽之百縣百品打擂臺活動現場好不熱鬧,綜合前期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現場投票等環節,廣東本土20個優秀農產品品牌脫穎而出。其中有平遠臍橙、惠來鮑魚、高州荔枝、澄海獅頭鵝、饒平獅頭鵝、化州化橘紅、德慶貢柑、翁源蘭花、丹霞貢柑、增城絲苗米、徐聞菠蘿等,這些入選的特色品牌,都參與了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
廣東的菠蘿與荔枝,有著明顯的地緣特征,在全國乃至世界水果份額中占有重要地位。菠蘿產區分布相對集中,荔枝在全省則有13個10萬噸以上的產區,粵東粵西珠三角都有。集中上市時,賣菠蘿是場攻堅戰,賣荔枝則是場運動戰,廣東荔枝銷季更能夠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驗證“12221”經驗的可行性、協調性與普遍性。
資源稟賦不同,產品特色不同,營銷措施各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各個地區互相啟發,不斷豐富和發展“12221”的理論內涵。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12221”的普遍性寓于不同產業發展的特殊性之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植入傳統農業,以新潮、好玩、有趣的面目走向消費者。高州千年貢園慢直播“追500年荔枝樹果紅”“我在陽西有棵荔枝樹”“我在德慶有棵貢柑樹”等活動,市民云游果園坐擁“田園夢”,線下農文旅產業也帶動起來?;輥響{借“網絡節+云展會”,促進鮑魚、鳳梨等優質農產品價升量增;“遂溪仙品荔線上拍賣”“南雄銀杏古樹采摘權拍賣”競拍,提升品牌知名度;梅州推出吉祥物“客客”與“都都”,客都梅州“好山好水出好柚”,做強做大梅州柚品牌IP……
打通產區與銷區活動的空間限制,提升產銷對接效率,重構產業鏈、價值鏈,“12221”的實踐地圖與產品線都在不斷擴大。
平臺與機制
龐大的社會化扶農助農機制如何形成?
“12221”持續推進的背后,有三種機制將工作延伸到農業農村系統以外,實現快速響應、廣泛聯動。這就是:應急機制、社會機制與組織機制,三種機制協同配合最終形成長效機制。
三年實踐中,“12221”經歷過數次嚴苛考驗。
2021年春受疫情影響,多地取消線下花市。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迅速啟用“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在政府號召下,供應商、采購商、經銷商、互聯網平臺、物流快遞以及媒體機構紛紛加入,將花市和廣東特色農產品集中搬到網上,打造市民掌上的年貨節、農民指尖的大賣場。相關數據統計,平臺在此期間累積產銷對接近萬次,銷售額超30億元。
“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創建于2020年抗疫最為緊張的時期,成為疫情期間廣東農產品“保供應、促銷售”的一個重要陣地,并順利完成馳援武漢任務。“采購商網絡直通車”“采購商網絡會客室”等新營銷迅速推開,該平臺還延伸出農民學習、培訓等功能。截至2021年11月,平臺已入駐農業企業3605家,開展各類直播兩百余場,推動與粵黑、粵鄂、粵藏等5個省際農業合作,開展44次線上云展會活動,累計實現對接13380次,推動對接銷售農產品超46.5億元。
有關專家認為,“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是廣東制度優勢、市場導向、數字技術融合的成果,平臺所體現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與廣東先行先試的“基因”有關。
事實表明,及時覺察、高位統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2021年6月,受疫情影響,由廣州、深圳始發的航班取消過半,對廣東荔枝空運產生較大影響。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加強統籌,協調財政、商務、海關、外辦、金融、保險、航空、郵政等多部門力量,南航急調162架次航班護送荔枝出省。薛航航空、順豐速運、德邦快遞等及時增加運力,海關設立通關綠色通道,為新鮮荔枝出口“爭分奪秒”,及時化解堵點。
社會化助農的力量一直都在。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十萬博主賣荔枝”“十萬博主播荔枝”等自發的互聯網社會化營銷,經過整合傳播也成為農產品銷售的得力推手。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12221”誕生之初,就伴隨著農產品市場專班的組建。2019年初,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成徐聞菠蘿專題調研組,這個被稱為“市場工作專班”的團隊,其成員來自政府農業農村系統、電商平臺、媒體機構等。后來,專班形式逐漸成為推進“12221”的組織機制而沿用下來。
2021年9月29日,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健全政策保障和工作協同機制,充分發揮各地黨委、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的主體作用,在隊伍建設、資金保障、任務落實跟蹤評價機制等方面加強保障措施,確保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有序有效推進,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年的“12221”建設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壯大了一批“知農愛農懂市場”的隊伍。這當中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干部,助推產業興旺的企業家,服務“三農”發展的媒體人,還有大批滿懷豪情的“新農人”……凝聚成一股跨行業、跨區域的力量。他們中有的是出于工作職責,有的是社會責任使然,更多是被“12221”帶來的市場機遇所吸引。高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龍國源感嘆,“12221”不是單靠農業農村部門能夠完成的,需要多方聯手打出一套“組合拳”才能達成。
3、三問
“12221”如何具有引領性?
在新發展格局下重構農業價值鏈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農業也不例外。數字化浪潮滾滾而來,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20年,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作為中國最基礎的民生產業,傳統農業如何與時代接軌,如何實現品牌化、數字化、國際化,現代農業實現聯農帶農的方向又在哪里?牢記“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大囑托的廣東,正通過一系列探索實踐去回答。
“12221”為什么好?其核心原因還是它對農業價值鏈重構的引領與推動作用,特別是它所代表的先進性與前沿性。
傳統農業與數字農業
農業數字化如何落地,著力點在哪?
只有與新的生產力對接,傳統農業才有出路。廣東是數字農業起步較早的省份,2019年提出“三個創建”“八個培育”著力構建一批數字農業應用場景,以數字化探索“提效率、降成本、增體驗”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數字農業高地。
阿里巴巴發布《2020農產品電商報告》(下稱《報告》),2020年廣東農產品電商消費全國第一,農產品電商銷售額排名全國第二。可見,廣東人不僅愛吃,也會做買賣?!秷蟾妗凤@示,未來五年將是中國數字農業發展的窗口期和機遇期。
農業數字化包括三個環節的內容,一是建立全產業鏈數據平臺;二是廣泛應用數字化營銷;三是推進生產流程精準化、智能化、無人化。而“12221”的核心正是數字化。
據介紹,農產品流通大數據要突破三大痛點。一是重點在市場端發力,不只是關注產地這一端,要關注農產品市場端的價格走勢。二是大小屏要結合,把固定的大數據變成移動端的大數據,方便手機查看。三是有實時動態,價格信息每日更新。某地曾流傳過一個段子,過去一些地方設立大數據展示屏,“要么是領導來了才打開,要么領導來了打不開”,說明農業數字化應用上的“力有不逮”。農產品大數據開發需要梯度發展,系統性集約化利用,需要高位統籌、多方參與、持續推進。
從2019年開始,徐聞縣開展菠蘿大數據平臺建設,將生產、供應和銷售信息上云,定期發布菠蘿市場價格指數和采購商指數,洽談全國水果批發市場檔口客戶10516個,分析2300個菠蘿大宗采購商、4650個電商平臺商家等情況,產區銷區數據“兩手抓”。據統計,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徐聞菠蘿大數據系統幫助當地售出5萬余噸菠蘿,拉動銷售額近1億元。
徐聞菠蘿大數據示范成功,荔枝、柑橘、柚子大數據緊隨其后:5月20日,中國(廣東)荔枝產業大數據中心上線;梅州大埔縣5G+農業大數據服務項目入圍“2021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11月11日,中國(德慶)貢柑大數據平臺上線……
從技術層面看,農場的智慧系統并不難實現。在廣東茂名的“五化”果園里,手機掃一掃樹上的二維碼,荔枝生產過程一覽無余;除草、施肥、打藥一鍵搞定;農機調度、摘果運輸手機上點一點,機械就自動運轉起來……廣東全面推動的“田頭小站”,將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與信息化相結合產生疊加效應。
高州市副市長岑解明介紹,通過田頭智慧小站的試點實施,試點小站荔枝產地直銷比例由三年前的5%左右,提升到2021年的19%。茂名市高州根子鎮黨委書記袁海峰介紹,2021年根子鎮元壩村荔枝銷售八成走電商,全村2000多人有超過300人從事電商。
農產品大數據,“田頭小站”新基建、“空天地一體化”智慧果園架構設計,“‘12221’要繼續用好數字資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說,以貫通產業各個環節的“數據鏈”,推進數據生態賦能,進一步釋放數據紅利。
國內和國外
農產品出口的“小切口”意味著什么?
農業是地緣屬性強的產業,地緣差異提供差異化價值。“很多農產品出現滯銷,并非真正過剩,而是供求信息封閉形成的局部過剩。”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認為,要跨越“局部過剩”陷阱,就必須進入更為廣闊的市場,跨區域交易恰恰是實現農產品價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廣東荔枝走向全國、遠銷全球,是廣東立足新發展格局,從容應對國內國際風險挑戰,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促進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從上至下主動作為的結果。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莊麗娟認為,廣東荔枝在國際市場要有持續競爭力,從價格到全產業鏈的競爭,“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完善鏈條,確保中途不掉鏈子。”“12221”是廣東農產品迎接國際挑戰的一個布局。廣東荔枝實現了“逆勢出口”,印證了廣東農產品國際市場打造有節奏、有思路、有路徑、有資源、有前景。
“近幾年,廣東荔枝產業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促進了荔枝對外貿易,也提升了廣東農產品貿易和農業對外開放格局。”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陸彪評價。通過政策機制、創新舉措,廣東助力一批領頭企業、特色產品、生產基地“走出去”,中荔集團董事長陳耀華這樣看待“出海”的深層次意義:“只有走到國外市場,我們才能看見國際的先進做法,才能參考學習,才能變大變強。”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廣東農業加速布局RCEP。2021年11月,德慶率先推動RCEP柑橘采購交易中心落地運營。早在10月份,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聯合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支持廣東遂溪縣(香蕉)、德慶縣(柑橘)、高州市(荔枝、龍眼)、梅州市(柚子)、徐聞縣(菠蘿)等地創建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以此為引領,一批有一定產品與品牌基礎的產區積極謀劃,傳統農業地區走向世界建立話語權邁出重要一步。從生產集散地向貿易集散地、品牌集散地、信息集散地拓展,從賣產品到聚資源建平臺,向全球產業的中高端邁進。
過去,勞動密集型小規模農業長期具有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如今,我國既要跟大規模農業模式的美國、歐盟等競爭,又要跟勞動力成本低、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競爭。國際市場競爭不僅要比初級農產品,還要比加工農產品;不僅要比生產品質,還要比流通效率。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關鍵,在于重塑農業全產業鏈。
作為“海上絲路”的發源地,伴隨著南海的悠悠汽笛,廣東很早就與外界互通有無,開放的步伐從未停止。表面看來,農產品“走出去”讓市場更大、利潤更高。更深層次來看,其帶來的長期效益同樣不可低估。畢竟,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如果不努力提升品質、重整冷鏈物流和深加工鏈條,連“走出去”的資格都沒有。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二級巡視員陳述認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廣東要建設更加具有開放性、全球性、金融性的“12221”。
產業振興與全面振興
如何以產業興旺促進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有了產業,農村才有人氣,發展才有底氣。鄉村產業興旺帶來的是人才、資金、科技等優勢資源要素的聚集,而這恰恰可以彌補鄉村全面振興的最大短板。
“12221”緊盯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廣東的水果、蔬菜、畜禽、水產品等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而當農民在產業鏈條中長期處于劣勢,如何實現一頭助力鄉村產業經濟發展,另一頭打造城市居民品質生活?“12221”從挑戰中誕生,在實踐中豐富,于開放中發展,承擔著以產業振興推動全面鄉村振興的使命。產業發展從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咬定目標、久久為功。無論是徐聞菠蘿、廣東荔枝,還是其他地方的主導產業,立足特色資源精準發力,在全國甚至全球的市場格局中找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而建立起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的“市場壁壘”。
“12221”改變過去“一條腿”走路的現象,強化生產、市場兩端的作用,實現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市場的信號傳導給生產端,實現生產和市場的動態平衡。汕頭市潮南區雷嶺鎮大多農戶都種有荔枝,2021年荔枝季戶均收入超過1萬元。高州根子鎮元壩村,家家戶戶種荔枝、制干果、釀蜂蜜,荔枝產業年產值2.5億元,年人均純收入5.8萬元。一棟棟拔地而起的“荔枝樓”,在向人們講述著不變的市場規律:農產品市場有前景,產業各個鏈條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起來。
在城鄉互動中尋找商機,研究消費者永無止境。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在“12221”鏈接下愈發緊密。通過產區與銷區聯動,廣東農產品與城市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近。“廣東菠蘿特快”推介活動開進北京騰訊希格瑪大廈,一款“徐聞海鹽金菠蘿”冷飲受到都市白領熱捧。現代人在都市生活久了,都有回歸自然的向往,正好有農業可以寄情。2021年國慶前,來自廣州的劉滿濤參與了“我在德慶有棵貢柑樹”認養活動,“在認領果樹后,基地的工作人員經常向我推送果樹成長動態的照片或視頻。親眼看看它們的長勢,澆水除草,感覺很有意義。”劉滿濤道出了認養模式的情感價值。不僅如此,“果樹認養”由“產供銷”變成“銷供產”,節省了中間環節,農民獲得的利潤顯著提升,還給當地帶來了農旅客流。
在國民消費開支中,食品是高頻且固定的開支,城市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食品化就是廣東農業農村部門調研市場需求后,明確“12221”升級的一大方向。廣東省有關領導表示,“預制菜不只是一道菜,也不僅是一條產業鏈,它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據估計,當前國內預制菜年增長率將達到6%—10%,未來5至10年內,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10000億元。從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到食品戰略性產業集群,一頭把握消費端,一頭把關生產端,“12221”的最新目標,就是通過推進食品化提升農產品價值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鄉村“五大振興”與農業“三大功能”,無不與城鄉融合緊密相連。
站在現實維度回望,可以真正理解“12221”的意義。珠江一路蜿蜒曲折輻射四方,最終在廣東境內注入南海。下游八個珠江入???,恰好形成今日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這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復合水系,源自云貴高原馬雄山腰的兩個洞口,兩眼泉水潺潺而下,平靜中蘊含了澎湃偉力。
來源:南方周末,原標題“廣東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觀察:三問“12221””,策劃:麥倩明,文:黃幗蓉 張子煜 王猛 葉香玲 高永彬 馬千里
【聲明】我們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交流學習,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謝謝